LOT 1305
上一件
下一件
清·乾隆 仿官釉三管葫芦瓶
高20.5cm;直径13.0cm
作品估价:JPY 8,000,000-16,0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落槌价JPY 登录后查看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9.8%
图录号:
1305
拍品名称:
清·乾隆 仿官釉三管葫芦瓶
年 代:
清·乾隆
尺 寸:
高20.5cm;直径13.0cm
题 识:
“大清乾隆年制”款
拍品描述: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卷2》No.876,康蕊君编,1994-2010年。 来源: ①玫茵堂旧藏,瑞士。 ②香港苏富比2011年4月7日《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国御瓷选萃》Lot 34。 本品器型为三管葫芦瓶,此器型流行于明清,造型以三个葫芦交错为一体,上有三个葫芦口,内腹中空,底部由三个葫芦半身均衡交叉合并而成,呈三个半圆圈足接壤,如三瓣花型,比例均衡,型制完美,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官窑款。葫芦状如「吉」字,且谐音有「福禄之意」,内囊多籽,故自古以来便承载了人们希望吉祥如意,福禄双全;多子多福,瓜瓞延绵等诸多美好心愿,乾隆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这类带有吉祥寓意及祝愿的器型自然成为常见的艺术创作题材。再者,因清代皇帝皆慕古,自雍正时期起「仿官釉」便是最具人气的御制瓷器,而后乾隆更尤好宋瓷之美,眼光超群、审视严谨,留下许多传世佳作。本品釉面为仿官釉,色古而莹润,纹片交错叠落、宝光内蕴,瓶身线条造型流畅,釉青如雨后宁静的天空般静穆淡丽,造型与釉色形成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即便是御窑,要达到浓纤合度的青瓷釉色,亦是烧制难度极高的工程,更别提器型如此复杂,本品正反映了乾隆时期御瓷烧制工艺的极高成就与水平,在当时想必也是百中拣一的至臻精品。 关于本器型,传世品极为稀少,在国立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与本作作品相似「清乾隆 乾隆款仿官釉三孔葫芦瓶」(藏品编号:故00160462-6/48);另沈阳故宫博物院藏品「清 乾隆款粉青釉三孔葫芦瓶」二者皆为原清宫藏物,台北的国立故宫博物院亦藏有一例,可借鉴比较。 2010年,随着耗时十六年由大英博物馆资深专家的康蕊君女士(Regina Krahl)编撰的《玫茵堂中国陶瓷》全套六卷完成,从1994年最先出版的两卷伴随着大英博物馆的展出,人们终于能更深入的理解玫茵堂主人收藏的精妙,其收藏可比肩世界几大知名博物馆甚至更胜一筹。玫茵堂主人的背后是经营着裕利集团这个庞大商业帝国的两兄弟,斯蒂芬·裕利(Stephen Zuellig)与吉尔伯特·裕利(Stephen Zuellig),他们自上世纪50年代起开始购入中国艺术品,虽是瑞士人,但长期在东南亚经商的两人对中国瓷器发展出了浓厚的兴趣,借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开始透过香港、新加坡等地的合伙人购入中国瓷器,也因为其谦逊求知的态度,与多位知名骨董收藏家交流频繁,眼光锐利的兄弟俩只收藏最上乘的中国陶瓷,不止考虑年代器型的稀珍性,品相是否良好也是严格审视,经过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历经五十余载,终于打造了这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收藏巨擘,重现中国陶瓷的辉煌足迹。2009年弟弟去世后,其丰富的元明清官窑藏品,均以出借给美术馆展出,或是交由拍卖行打理等形式处理,而多数的高古瓷则现藏于苏黎世的里特贝格博物馆(Rietberg Museum),除了在拍卖中屡创记录令人为之振奋外,两兄弟亦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及保存的楷模。2011年到2014年间,香港苏富比举办过数次玫茵堂专场拍卖,至此部分藏品流入市场。其中较为出名的三件过亿藏品分别为,2014年香港苏富比2.3亿港币成交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2011年苏富比“玫茵堂”专场以2亿港币私洽的「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锦鸡花石圆胆瓶」;以及1.4亿港币成交的目前尺寸最大永乐梅瓶。本次的拍品售于在2011年的《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国御瓷选萃》专场中,图录号第34号拍品。来源于玫茵堂的此件瓷器,出版亦有据可考,刊载于康蕊君女士编撰的《玫茵堂中国陶瓷》全套六卷的第二卷,编号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