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129
上一件
下一件
王福厂、唐蘭、黃葆戉、徐森玉、于省吾、徐中舒、謝稚柳、郭寶鈞、沈尹默、張政烺、胡厚宣、王獻唐、顧頡剛、張魯庵 邢侯簋全形拓及諸家題跋
123×61 cm. 48 3/8×24 in. 約6.8平尺
作品估价:HKD 80,000-12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待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20%
《免责声明》
图录号:
129
拍品名称:
王福厂、唐蘭、黃葆戉、徐森玉、于省吾、徐中舒、謝稚柳、郭寶鈞、沈尹默、張政烺、胡厚宣、王獻唐、顧頡剛、張魯庵 邢侯簋全形拓及諸家題跋
作 者:
王福厂、唐蘭、黃葆戉、徐森玉、于省吾、徐中舒、謝稚柳、郭寶鈞、沈尹默、張政烺、胡厚宣、王獻唐、顧頡剛、張魯庵
年 代:
1959年作
尺 寸:
123×61 cm. 48 3/8×24 in. 約6.8平尺
形 制:
立軸 水墨紙本
拍品描述:
題識:王福厂、唐蘭、黃葆戉、徐森玉、于省吾、徐中舒、謝稚柳、郭寶鈞、沈尹默、張政烺、胡厚宣、王獻唐、顧頡剛題本幅。

說明:1959年,著名古文字學家容庚先生,帶領助手和門下研究生數人北上考古實習,當時還在攻讀副博士的馬國權,即是在此行認識了當時諸多大家學者。
國權先生嗜藝好古,眼光獨到,於滬肆購得邢侯簋全形拓,邀古文字學界的一眾大家題跋。
因求字者也是學者,故此作並非普通的交際與應酬,而是在一紙之中,能看到享譽盛名的大學者們嚴謹、真誠地學術探討,徐中舒題跋中談及「金文合文之例甚多,此「上」、「下」、「帝」三字合文似不宜分屬兩句」,唐蘭兩度題跋「書法與大盂鼎近似,殆出同時。」 「當讀『克奔走上帝無終』為句,『命于有周』為句,皆邢侯自述語也。」「邢侯簋銘云作周公彝,明邢是周公之後,非殷士也。左僖二十四傳凡蔣邢毛胙祭周公之胤也。」顧頡剛引郭沫若之考證「疑此井侯為殷代封國之造,周人征服之。其地在渭水上游,自為可信之假設」云云,王獻唐於病中,仍有近三百字長題「銘文首行第六字,屢見金文製作。稍有變化,皆象兩火炬交結之形,《後漢書》廉范傳令軍士各交縛兩炬是也。」此陣容極豪華、內容極豐富的題跋,可謂市場罕見,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學術價值。

王福厂(1880-1960)浙江杭州人,原名禔、壽祺,字維季,號福庵,以號行,別號印奴、印傭,別署屈瓠、羅剎江民,七十歲後稱持默老人,室名麋研齋。現代著名書法家、金石家,西泠印社創始人之一。1930年後久居上海治印,晚年為浙江省文史館館員與上海中國畫院的畫師,並擔任中國金石篆刻研究社籌委會主任委員。
徐森玉(1881-1971)浙江吳興人,名鴻寶,以字森玉行,中國著名文物鑒定家、目錄學家、文獻學家、金石學家等。年少時入家塾,後進入著名白鹿洞書院。1924年後任故宮古物館館長,曾任中央文史研究院副館長、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徐森玉先生一生參與、貢獻於中國文博事業,曾發現、鑒定、搶救多件具有重要價值的文物。
于省吾(1896-1984)清朝光緒二十二年生於海城縣(今遼寧省海城市),字思泊,號雙劍誃主人、澤螺居士、夙興叟。中國古文字學家、訓詁學家。1952年任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後就任於中國訓詁學會顧問。于先生致力於研究、整理甲骨文和金文等古文字的考釋和古器物的資料,且在詮釋先秦古籍方面也造詣頗深。
謝稚柳(1910-1997)出生於江蘇常州,原名稚,字壯暮、稚柳,號遲燕,後以字行。中國近現代書畫家,擅長書法,工山水、花卉和人物。謝稚柳先生也是著名古書畫鑒定家,曾任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及國立重慶藝專教授、上海博物館顧問。
郭寶鈞(1893-1971)字子衡,號古頤、適齋,祖籍山西汾陽,生於河南南陽,考古學家。郭寶鈞先生致力於商周考古及古代青銅器的研究,1928年參加了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在安陽殷墟進行的發掘。曾擔任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和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兼任教授。
沈尹默(1883-1971)字中,又字秋明,號君墨,別名匏瓜庵主人,浙江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人。著名學者、詩人、中國書法家,為《新青年》雜誌的編輯之一。沈尹默先生書法工楷書、草書,尤擅行書。著作有《歷代名家書法經驗談輯要釋義》,《二王書法管窺》等。
張政烺(1912-2005)山東榮成崖頭鎮人,字苑峰,中國史學家與文字學家。193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同年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1946年任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後再52年考古專業成立後,受聘為專業講師。張先生主要著作有《甲骨文與商周史研究》、
胡厚宣(1911-1955)直隸(今河北)望都人,中國甲骨文學家、殷商史學家。胡厚宣先生致力於收集、整理和刊佈甲骨文資料,主編《甲骨文合集》、《甲骨文與殷商史》,著有《甲骨學商史論叢》(三集)、《古代研究的史料問題》、《五十年甲骨文發現的總結》、《甲骨探史錄》(合著)等。曾任中國先秦史學會副理事長及中國史學會、中國古文字研究會、中國考古學會理事。《論易叢稿》、《馬王堆帛書周易經傳校讀》、《張政烺文史論集》等。
張魯庵(1901-1962)浙江慈溪人,字炎夫,號幼蕉,清末民國書法家、篆刻家、收藏家,印泥製作大師,是西泠印社早期代表人物之一。張魯庵先生,是著名藥房「張同泰藥堂」的第五代傳人,自幼嗜好金石篆刻,師從篆刻巨擘趙叔孺(1874-1945),一生癡迷收藏歷代名家印譜,所藏印章共計1525方,印譜433部,近2000冊,去世後捐獻杭州西泠印社。
黃葆戉(1880-1968)福州青山村人,字藹農,號破缽,又號鄰谷、青山農,室名蔗香館、曖廬、檢禁齋、永春堂等。書法擅隸屬,癡迷篆刻。
1922年成為繼黃賓虹、吳待秋後任商務印書館美術部主任。新中國成立後,受聘成為上海文史研究館首批官員。其著作有《青山農篆書百家姓》《青山農分書千字文》《青山農書畫集》《暖廬摹印集》等。
徐中舒(1898-1991)原名道威,字中舒,以字行,安徽懷寧(今安慶)人,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192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研究院國學門,師從王國維、梁啓超等著名學者。徐中舒先生在文學方面頗有成就,他的主要作品有《殷周文化之蠡測》《甲骨文字典》《木蘭歌再考》《東方雜誌》等。
顧頡剛(1893-1980)江蘇省蘇州人,原名誦坤,字銘堅,號頡剛。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民俗學家,現代歷史地理學和民俗學的開拓者、奠基人。顧先生是古史辨學派創始人,提出了「層累地造成的中國古史」學說。新中國成立後,負責校點《資治通鑑》和二十四史,其主要著作有《古史辨》、《漢代學術史略》、《鄭樵傳》等。
唐蘭(1901-1979)出生於浙江嘉興,原名張佩,號立庵。中國近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文學學家、青銅器專家和金石專家。終生從事教學及學術研究,曾任無錫中國國文教員,30年代初,曾授課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高校。主要著作有《殷墟文字記》、《古文字學導論》、《西周青銅器銘文分代史徵》等。1936年任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1953年至1972年,唐蘭先生數次將收藏銅器等文物捐獻故宮博物院。
王獻唐(1896-1960)山東省日照人,本名鳳琯,字獻唐,以字行,別號鳳笙。為近代之著名學者,精於文字、音韻、金石、版本之學。又通考古,曾任山東省圖書館館長、國史館副總幹事、故宮博物院銅器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