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703
上一件
下一件
清乾隆 仿官釉如意飘带瓶
高22.5cm
作品估价:RMB 3,500,000-6,5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待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免责声明》
图录号:
0703
拍品名称:
清乾隆 仿官釉如意飘带瓶
年 代:
清乾隆
尺 寸:
高22.5cm
题 识: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拍品描述:
出版: 1.《机暇清赏:怀海堂藏清代御窑瓷瓶》,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7年,... ★ 来源: 1.香港苏富比,1983年5月11日,Lot121。 2.香港苏富比,1998年11月2日,Lot314。 3. 香港怀海堂珍藏。 4. 香港嘉德,2022年10月7日,Lot1071。(成交价:HKD 5,400,000) 展览: 1.“机暇清赏:怀海堂藏清代御窑瓷瓶”,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07年,香港。 2.“博古存珍:敏求精舍金禧纪念展”,香港艺术博物馆,2010年9月25日至2011年1月2日,香港。 参阅: 1清宫档案——乾隆三十四年海福任内未销银两自贡磁器并传办活计清单乾隆二十八年分。 2.清宫档案——乾隆二十三年十一月立佛堂收供玻璃磁珐琅各样供器账。 3.《御制诗四集》卷九十七——乾隆皇帝于四月十五日,陪其母亲至北京西顶之广仁宫上香。 4.《鲍尔珍藏中国陶瓷》卷二,日内瓦,1999年,图版279。 5.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 青瓷穿带八棱瓶,馆藏编号:中瓷004495。 6.香港苏富比,1981年5月19日,Lot497。(成交价:HKD 242,000) 7.《苏富比香港二十周年》,两木出版社,1993年,编号324。 本件拍卖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详情请见本图录《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尊撇口,束颈,鼓腹,圈足微侈。通体施仿官釉,釉面纯净莹润,釉色青逸静穆,极尽古雅,圈足内署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整体大朴尚简,釉面温润凝泽,宝光自蕴,古意盎然。 查阅清宫档案,乾隆二十八年十二月十七日,九江关监督海福进“观釉锦带瓶成对”,属该年“年节贡物”,命交佛堂。该对瓶配紫檀座,于乾隆三十五年四月初一日,供于太山娘娘庙。清宫档案记录的瓷器中,以“锦带”、“锦袱”等装饰者极少。观此瓶之款识风格、烧制水准,极有可能即为前述档案所载“观釉锦带瓶成对”。 乾隆二十八至三十年间,海福任九江关监督,兼任督陶官,即此前唐英所任之职。此对瓶以海福个人名义进贡,且至其卸任之时,此器尚未核销款项,当为其自筹资金烧制,想必其为博皇帝圣心,在制作过程中极为用心,精益求精。当次的“年节贡物”仅十一对,计二十二件,较之大运瓷器,数量极少,更显此类之珍稀贵重。海福任内,瓷器烧制技艺仍十分精湛,所制精品不乏创造瓷器拍卖纪录的传世名品。曾创下大陆地区瓷器拍卖纪录的清乾隆御制洋彩胭脂红地轧道雕瓷镂空“有凤来仪 百鸟朝凤”图双螭耳大转心瓶,便同样出自海福任内,进贡于乾隆二十九年十二月,比“观釉锦带瓶成对”晚进贡一年。 清宫档案中所言之“太山娘娘庙”,与碧霞元君信仰有关。碧霞元君,传说是东岳大帝的女儿。明清时期,碧霞元君被认为有“庇佑众生,灵应九州”之能,多次得到帝王致祭、赐额。乾隆皇帝曾六次登临泰山,至碧霞宫拈香。明清之时,对碧霞元君的崇拜蔚然成风,从泰山一隅,扩展到全国大部分地区。仅北京便曾建有几十座“泰山娘娘庙”,圆明园宫门外便有一“泰山圣母庙”。据《日下旧闻考》载,“圆明园……宫门右有泰山圣母庙……俗称娘娘庙,康熙年间建”。北京最著名的娘娘庙是东西南北中五座,合称“五顶”。乾隆皇帝《广元宫六韵》诗中有云,“碧霞元君庙在泰山顶,北方祠祀极广,屡著灵应,京师建庙城外,有五顶之称”,可见清高宗对碧霞元君信仰之重视。 四月十八日,是碧霞元君诞辰日。乾隆皇帝曾多年于四月十五日,陪其母亲至北京西顶之广仁宫上香。另据清代《岱览》中载,“自乾隆二十四年以来,每遇四月十八日,遣内大臣赉香帛进谒以为常。御赐彝器炉鼎瓶盏,多晶玉金磁之宝”。查阅清宫档案,供奉器物至泰山,常发生在四月初,如乾隆三十七年四月初八日,“泰山供”汝釉瓜式瓶一对;乾隆三十八年四月初四日,“泰山供”青花白地凤耳瓶一对。 乾隆三十五年,为庆祝乾隆皇帝六旬圣寿、圣母皇太后八旬大寿,乾隆敕令重修岱庙,碧霞宫也进行了重修。前述“观釉锦带瓶成对”即于该年的“四月初一日”供于太山娘娘庙,时间符合四月初供器的习惯,也或许与此次重修有关。 仿官釉为仿南宋官窑釉色而成,雍正时期即有烧制。于雍正十三年唐英所撰《陶成纪事碑记》中,载五十七种每年进贡之釉色,仿官釉位列第一,“仿铁骨大观釉,有月白、粉青、大绿等三种,俱仿内发宋器色泽”。乾隆十二年,唐英又编纂《制造瓷器则例章程》,“大观釉器”为所列琢器之一,泥土、釉料皆需特别配置。官窑乃宋五大名窑之一,本器釉质温润盈泽,釉薄处,隐见仿官“铁骨”之色,深得宋器之精髓,清雅古拙,敦厚穆雅,予人无尽审美体验。 本器尤为难得者,乃其颈部以瓷仿绳纹二周,并系一结。颈部绳系的技法成型于清代的包袱瓶,又称布袋瓶、袱系纹瓶。器形多样,尺寸有大有小,主要特征是在瓶身的肩部位置用塑型或绘画的方式,装饰一圈包袱状带饰或者是束带纹饰,无论是塑型还是绘制纹样,包袱上织物的褶皱、起伏大多刻画细腻精致,惟妙惟肖。此类瓷器“包袱”部分的纹饰明显有别于器身其他部位“平面”的纹饰,有凹凸、重迭、扣结的立体设计,在坚硬的瓷土上用精妙的手法来表现柔软织物的质感,用鲜艳亮丽的色彩来表现丝织物的美艳,两者的完美结合达到了陶瓷美学的极致。袱系纹的广泛应用,使几百年以来的经典陶瓷器形有了突破性的创新,因“包袱”与“包福”“百福”谐音,故这种崭新的形式受到清代宫廷的喜爱和认可。这一吉庆寓意,在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粉彩花卉纹塑贴三婴戏瓶(故00152197)上展现得淋漓尽致。瓶身颈部绕以矾红彩绳,两小童以玩闹之态,似在拆开系扣,颇富童韵稚趣。至为精美者,如法国吉美博物馆藏清乾隆珐琅彩松竹梅包袱瓶,兼具素雅与华美之精粹。 在传世清宫遗存中,除以包袱纹装饰瓷器外,尚见有包袱纹珐琅器、漆器、玉器、料器以及文房包装盒等。据《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载:“乾隆四年九月十九日首领李久明,催总白世秀将配座……成窑高足钟一对,红花白地高足碗一对,珐琅包袱瓶一件……”又载:“乾隆二十五年二月二十日太监胡世杰交铜胎西洋珐琅包袱瓶一件,随座。传旨:用此瓶胎骨烧掐丝珐琅,先画样呈览,准时再做,钦此。”可见乾隆皇帝对于包袱瓶这一器类的重视和喜爱,在制作珐琅器的过程中仿照瓷器的设计,也选用了“包袱”这样的题材。此瓶纹样吉祥新颖,釉色青润纯雅,乃是乾隆喜爱之包袱瓶一类中的上品,保存完整,十分难得。 本器装饰极为特别,相近者极少。雍正时期偶见单色釉上饰相近绳纹者。故宫博物院藏一清雍正仿官釉包袱式瓶(故00148437)(高20厘米),颈部饰一包袱状系扣,见《清代御窑瓷器》(下),图版16。与本器更为相近之青釉绳结瓶,见鲍尔珍藏一例(高22.7厘米),出版于《鲍尔藏中国陶瓷》卷二,图版279,及苏富比伦敦,1985年6月18日,编号178(22.4厘米)。此二例系带造型与本器相类,且尺寸相当,但造型有别,且瓶身作竖向浅刻装饰,形似包袱。乾隆时期延续烧制,见故宫博物院藏一乾隆时期粉青釉包袱式瓶(故00153427)。另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一相近仿哥釉例(中瓷004495)(高24.1厘米),或为清宫档案所载,乾隆二年唐英所进“哥窑锦带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