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704
上一件
下一件
清乾隆 御制青花釉里红缠枝花卉纹梅瓶
高35.5cm
作品估价:RMB 咨询价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待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免责声明》
图录号:
0704
拍品名称:
清乾隆 御制青花釉里红缠枝花卉纹梅瓶
年 代:
清乾隆
尺 寸:
高35.5cm
题 识: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拍品描述:
★ 来源: Pierre Huber先生珍藏,瑞士。 展览: “弘历的世界II—郎世宁绘《纯惠皇贵妃油画像》暨18世纪盛清宫廷艺术的西洋风”展, 保利艺术研究院、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2021年10月15日-11月02日。 参阅: 1.《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0年,227页,图207。 2.《琅環琳琅——松竹堂中国御窑瓷器珍藏》,CA Design HK,2016年,页181,编号69。 3.《清代康雍乾官窑瓷器—望星楼藏瓷》,香港图书出版社,2004年,页78-80,图版25。 4.香港苏富比,1980年5月20-21日,Lot148。 5.香港苏富比,1998年10月30日,Lot301。(成交价:RMB 4,494,000) 6.香港佳士得,2000年4月30日,Lot527。(成交价:RMB 3,312,500 ) 7.保利厦门,2017年6月25日,Lot0925。(成交价:RMB 16,100,000) 8.北京保利,2021年6月7日,Lot5115。(成交价:RMB 29,900,000) 清乾隆一朝堪称中国瓷器历史之巅,其彩釉之丰富,品类之繁复,技术之高超,皆空前绝后, 特别榷陶使者唐英殚心竭虑,集历代名窑之大成,括中外良器之精萃,藉以御窑厂之能工巧匠,既崇尚复古,亦勇于创新,所带来的技术突破与艺术新姿采均在中国艺术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尽显乾隆盛世繁缛奢华之美。诚如《陶雅》所称:“至乾隆,则华缛极矣,精巧之致,几于鬼斧神工。” 此梅瓶乃乾隆御窑之名品,亦为仿永宣中的绝佳上乘之作。梅瓶圆口,短颈,丰肩,鼓腹,收腰,下承圈足,造型秀美,亭亭玉立。器身通体以青花釉里红之技法装饰,颈部与底胫部饰变体莲瓣瓜果纹一周,瓶腹绘满缠枝花卉纹,花朵硕大饱满,花瓣层层打开,露出花心,柔美娇嫩,枝叶舒展,缠绕于花间。瓶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梅瓶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因瓶体修长,宋代磁州窑瓷器上有书“清沽美酒”等文字,可知其最早为酒具,但辽代壁画中所见用来插花,可见又系陈设瓷。梅瓶是一种瓷器经典之器形,宋代后历朝各代都曾烧制,只是器身随着各朝审美而有所不同,明清时期的梅瓶从瘦长秀丽演变为矮而丰腴,无疑是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宫廷原状陈列中清贴黄小立柜中可见与本品相近器形之梅瓶。《饮流斋说瓷》亦有记载:“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 本器具有显著的清乾隆时期梅瓶的特征,乾隆时期的梅瓶肩部特别丰满,几乎成一条直线,腰部以下收得较直。其纹饰、青花发色带有明显的仿照明代永乐、宣德青花烧造的特点,永宣青花备受乾隆帝推崇,明永宣两朝的30余年里烧造的青花瓷,在青花瓷烧造历史上堪称稀世珍品。其异域风格的造型、浓重明艳的呈色、超凡脱俗的纹饰,被后人赞誉为“发旷古之未有,开一代之奇葩。”乾隆帝曾多次责令景德镇御窑厂慕古创新,研习永宣青花烧造技巧。此件梅瓶,以花卉纹为饰,题材与15世纪早期流行的海水云龙纹大不相同,更突显梅瓶的雅致,既慕古,亦创新,为乾隆官窑早期的仿明代宣德的精品。 本器可谓以瓷胎为纸,钴蓝、铜红为墨,所绘缠枝花卉纹饰构图繁复细腻,章法严明考究,其艺术水准颇高,而以技术难度论,本品之瓷绘丹青则更胜一筹。其青花浓淡相宜,颇具宣青之妙;釉里红发色浓艳,笔法精妙,色泽层次分明。青花和釉里红是两种不同的呈色剂,钴与铜烧成的温度和气氛要求不同,烧制难度极大,因制作工艺繁杂复而苛刻,自永宣后少有成器者,乾隆御瓷推崇永宣御器,故御窑厂大力摹造,即便如此,观有清一代青花釉里红制品,青花浓重时则釉里红发色暗淡,釉里红鲜艳时则青花灰暗,两全其美者,百中不见一二,历为榷陶者所伤神,而本品之青花与釉里红均鲜妍欲滴,恰到好处,益见其难能可贵。 本器另一重要而特殊之处则是六字双行楷书底款,乾隆朝前后历时一甲子,工匠兴替之故,御瓷款字变化较多,以篆书为主。关于乾隆御瓷款字问题,在乾隆登基之初并无专门规定,远在江西的御窑厂沿袭雍正朝的写款传统尤为正常,故楷篆并重,直到乾隆二年十月始有专谕下发。十三日乾隆皇帝批谕“窑上若另有旧样,仍随新样烧造。盘,碗,盅,碟俱用篆字,款要周正。”同时乾隆皇帝并不满足于此,三天之后再下发御旨一道:“于十月十六日:司库刘山久,七品首领萨木哈来说、太监毛团、胡世杰、高玉交篆字款纸样一张,传旨以后烧造尊、瓶、罐、盘、钟、碗、碟瓷器等,俱照此款式轻重成造。钦此。”在最新的谕旨中,乾隆皇帝似乎对篆款情有独钟,并且专门提供款样,要求以后烧造所有御瓷皆照此样书写篆款。故今日所常见者应为乾隆钦定之篆字款式,烧制于乾隆二年十月以后。而烧制于此之前的篆款和楷款器皿,其前后使用时间不足两年,故传世乾隆官窑器物底落款大都以六字篆书为多见,而本器底落六字双行楷书款,字体清秀规整,属乾隆朝早期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