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869
上一件
下一件
乾隆帝 御笔行书九言联 镜心
229×29.5cm×2
作品估价:RMB 500,000-1,0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待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0869
拍品名称:
乾隆帝 御笔行书九言联 镜心
尺 寸:
229×29.5cm×2
材 质:
水墨纸本
形 制:
镜心
题 识:
【钤印】八征耄念(朱文)、稽古右文之章(朱文)、承庆堂(朱文)
拍品描述:
【释文】祖德敬而承仰思堂构,天恩引以翼远逮云仍。
乾隆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清高宗,年号乾隆。雍正帝第四子。1735至1795年在位六十年。好学诗文,乾隆三十七年纂修《四库全书》,并命撰《会典》《一统志》及各省通志等,文德武功为清代诸帝之最。嗜书画,纵情翰墨,囊括历代法书名画入藏内府,先后命侍臣编纂《石渠宝笈》《秘殿珠林》等。在古画上题诗句,书法赵孟頫,圆润秀丽,兼擅山水、花卉,偶写佛像。
乾隆帝御笔对联是其书法作品中一个独特的门类,仅故宫博物院收藏此类作品就达近一千五百件,包括从四言联至十七言联共十三种形制。其中七言联数量最多,占各类对联总量的六成以上。四言联至七言联多在宫殿内檐明间、暖阁等处张贴使用。此类通常是将御笔墨迹托裱后,以贴落的方式直接粘贴在墙上,所以这类作品裱褙多有粘贴痕迹;九言联及以上的对联大多在宫殿内外檐明间或抱厦的金柱、望柱上使用,通常是将御笔墨迹镌刻在木匾上,再悬挂起来展示。此类御笔墨迹通常未曾托裱,以画心形式保存。
此乾隆帝御笔九言联以行书写就,为贴落的装裱形式,上联为:“祖德敬而承仰思堂构”,下联为:“天恩引以翼远逮云仍”。上联引首章为螭龙纹“承庆堂”(朱文椭圆),下联钤印“八征耄念”(朱文方印)、“稽古右文之章”(白文方印)。对联质地为白色库蜡笺纸。
此乾隆帝御笔九言联上并未书写创作时间的信息,从乾隆帝书法风格的嬗变过程来看,此九言联属其中晚年典型书风。其书法面貌为“赵字”一脉,融入颜字的特征,这也是乾隆帝书写此类对联主要使用的书体,乃“二王”书法风格体系的范畴。乾隆帝对于赵孟頫的推崇和临仿,通过《石渠宝笈》中对于赵孟頫作品的鉴藏,以及对赵孟頫作品的临仿即可略见一斑。清中期雍正朝,书坛开始对董其昌书法有了重新的讨论和认知,至乾隆朝书坛风气为之一变。乾隆帝崇尚赵孟頫书法,时风也从疏淡古朴的董书转为遒丽劲媚的赵书。张照、梁诗正、董邦达等皇帝身边的文臣,力图突破董其昌书法的藩篱,在书学理念和实践方面都有了新的尝试,摒弃董书,倡导书学晋唐以来帖学诸家,并且在书法创作中基本摆脱了董其昌的风格。这些文人士大夫对于书法的思考和探索实践,也与乾隆帝书学观念的形成有着趋同性。乾隆帝书学之路沿袭帖学正脉,他崇尚赵孟頫俯书法,并将之成为自我书风形成的滥觞。这种风格的确定,与乾隆帝皇家书风的熏陶、启蒙老师的引导、自我感悟的喜好、词臣书家的互鉴都有关系。所以,清中期书坛整体风尚,上至君王、大臣,下至文人、士人,在书法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赵字”风格。
此联为贴落类作品,彼时陈设在清宫内廷殿堂内檐,具体位置何在?我们根据根据嘉庆年间的《惇本殿佛供器陈设》记载,惇本殿明间的墙面陈设主要是由匾额、对联、横陂和挂屏组成。其中,惇本殿面南挂乾隆御书“笃祜繁禧”匾一面,是乾隆六十年嘉庆皇帝被封为皇太子时所作。而配套的楹联,正是本幅九言联“祖德敬而承仰思堂构,天恩引以翼远逮云仍”的木质髹漆本。故此联的墨迹本,即本幅,应为乾隆六十年,乾隆帝为颙琰(嘉庆帝)被封为皇太子时所书。联中“堂构”一词出自《尚书·大诰》,意为立堂基,造屋宇,匾额和楹联是在对太子永琰的谆谆教导,要继承祖先的功德,常怀敬仰之心,才能得到上天的保佑,福佑子子孙孙。
此乾隆帝为嘉庆立储是所书的行书九言联语,无一字败笔,可见书写时作者的心情非常舒畅。乾隆能书大字行书,许多传世书画名作都有他亲题的引首。他的大字在气势风韵上,往往要胜过小字,像《行书九言联》这样笔墨饱满的御制精品,并不多见,且联语内容隽永,蕴含了他德被子孙、敦本明道、慎终追远的思想,实弥足珍贵,当为识者所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