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193
上一件
下一件
朱沅芷 庭院七美图
作品估价:RMB 6,000,000-8,0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流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193
拍品名称:
朱沅芷 庭院七美图
作 者:
朱沅芷
年 代:
1939 年
材 质:
102×122 cm.
形 制:
布面 油画
拍品描述:
签名:Yun gee 发表 《朱沅芷》,大未来画廊,台北,1995年,第54页至第55页 展出 “朱沅芷个展”,1995年8月19日至9月5日,大未来画廊,台北 “每一幅真诚的画作,都试图在表达人们对事物的观察以及观点,同时寻找符合其时代背景的表现语汇。” ─朱沅芷 回首故园千里外,纷沓心绪画中言 时至今日,当我们再次论及20世纪海外华人艺术家时,朱沅芷的其人其艺,无疑都是最需耗费精力与心血去好好梳理的一位。在为时并不算长,也并非多产的创作生涯中,朱沅芷以东方美学为底蕴,在西方古典艺术的架构上,融合了不同的现代主义创作形式,将画布视为一己追求独立自由的发声工具,一再令人们深刻感受到他非凡的艺术气质与思想,至今仍铿锵有力、余韵无穷。 本季中国嘉德有幸呈现《庭院七美图》和《我的画室》两件朱沅芷“纽约时期”的佳作,相互之间更有明确的对应关系,不但显露出超乎寻常的魔幻写实风格,亦得以填补今日在研究朱沅芷艺术成就时的部分空白,或也能使其跳出“海外华人艺术家”的既定观看与评论框架。 深获藏家青睐,屡屡创下佳绩 1906年,朱沅芷生于时局动荡、西风东渐的清末民国之交,在十五岁那年前往美国依亲,就此开展了他半生迁徙不断的艺术旅程。后来两度闯荡欧洲,深受当时仍以巴黎为中心的现代艺术运动影响,其创作呈现出来的多元风格与复杂面貌,正是在频繁迁徙的生命经验中孕育而生。如果更深入探究,当可发现生活在他方的朱沅芷不断地透过艺术的实践,来追索自我的身份认同。 虽说朱沅芷的创作深受西方1920至1930年代诸多艺术概念的影响和启发,却又能在迅速掌握国际艺术脉动之后注入一股崭新的思考方向与创作活力。尤其,兴趣广泛的他,除了对唐宋诗词与老庄思想都颇为熟捻,还能弹奏多种中国传统乐器,也投注不少心力在舞蹈与戏剧上面,借此延展出在视觉艺术表现上的不同面向。也是如此,我们可以见到如二胡、古琴,到庄周梦蝶、老子骑青牛出关等题材都经常出现在其作品当中,无一不蕴含了强烈的怀乡情感,散发出来的艺术魅力也深受藏家青睐。 建构抒情幻境,表明和平想望 裸女,是贯穿了朱沅芷整个艺术生涯的首要题材,且在不同时期所作均有其独到之处。《庭院七美图》曾收录于大未来画廊1995年出版的《朱沅芷》画集中,是画家创作历程中独具时代意义的重要创作。1939年因欧战爆发,朱沅芷被迫由巴黎返回纽约,他曾在1939年2月给妻子的信中写道:“我把艺术上困难的问题,如光线、角度、色彩等一一解决,以形成我个人的绘画风格”,可见此时正值艺术创作的高峰期。 画面中,偌大的纽约中央公园里可见一弯流水自左下蜿蜒而上,由曲桥连接两岸,描绘出一团如织的绿意;前景左右两侧的几株树木枝干虬曲瘦劲地向上伸展,直抵画面上缘,充分展现了强韧的生命力。而最值得注意的,当是前方草坪上分为两组的七个裸女,左前方的三位是援引了朱沅芷稍早完成的《三美神》一作,将象征古典绘画惯见、象征着美丽、优雅与欢愉的希腊神话“美惠三女神”纳入其中,不同的是,他在这里加入了或缠在身上或踩在脚下的玲珑丝缎,无疑更接近中国神话典故或戏曲人物的仙女造型,为全作增添了几分轻盈;右边稍微靠后的另一组四位裸女则撷取自他先前画就的《舞群》一作之构图,比例夸张拉长的身躯以及互相交缠成类似无限符号“∞”的曲折手臂,以优雅的姿态吸引观者的视线不停在画面中循环流动……。 借由这两组人物在此一场景的并置对话,朱沅芷不但极其自然地将书画线条的律动带进作品之中,更在他奇特的墨绿色调及倾向于表现主义技法的描绘下,建构出一个只在梦境或想像中才会具现的迷濛幻景,成功地打破东西方艺术表现的藩篱。一如中国传统文人画之美学追求,重点并不在于以写实的方式去再现眼前所见之自然物象,而是透过山水造境来突显个人的性情、精神以迄理想。故而在此,纽约中央公园所指涉的非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空间场所,更像是投射了艺术家内在心绪,除了得以暂时隔绝外界纷扰的桃花源境地,也深刻地表明了他追求和平的想望。 双作深情并列 各述钻石之光 十七世纪,在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与其他同时代画家所留下的许多室内场景画作当中,就经常可以看到“画中画”的独特构图形式,用处或单纯是空间写实纪录,或者像线索提示一般,潜藏着观者必须进一步深究的寓意。但无论何者,这些改变了原有尺度与描绘手法的绘画呈现,往往为作品带来更多的阅读趣味。 同样完成于1939年的《我的画室》亦是如此。以同样深具表现主义的墨绿色调画面中,一名金发裸女两手分别扶着小腿与膝盖,曲坐在淡紫与黑灰条纹相间的无扶手矮沙发上,脸上的表情略为飘忽,彷彿周遭的一切都与她无关。裸女的右边立起一个画架,架上摆放的画作则彷彿描绘了华灯初上远眺布鲁克林大桥的情景,在暗红色的灯光下映照尤其醒目。裸女的后方一座木造楼梯通往二楼,墙上所悬挂的正是前述的《庭院七美图》一作,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朱沅芷针对同一题材或类似画面会一再重复,并在这过程中追求变化的创作习惯。另一方面,也显示该幅大作对朱沅芷的重要意义,将两幅作品相对照,特别值得玩味。值得一提的是,斜放在长梯中心的那把带着剑鞘的长剑,恰好成为从裸女到两件画中画之间的视线引导,使三者形成极为特别的互文关系,更是其艺术生命最为真实而深沉的写照。 朱沅芷认为,一件好的作品必须结合实体、知性与心理元素,同时揭示与实体相似的形而上真理。而他自创的“钻石主义”一词,内容意指绘画是一面稜镜,一片单向玻璃。它只是一种媒介──不是起因,而是一种力量,端看艺术家与观者如何使用它。这样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或与后来“作者已死”,读者(观众)才是决定作品价值的艺文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在此幅《我的画室》中多样元素线索所提供的开放性答案以及宛若寓言般的神秘气氛,亦是其创作理念的最佳映证。 朱沅芷在纽约的创作彷彿是梦呓一般,以富含象征及寓意的视觉叙事,迂迴地向这个风云变色的世界吐露他潜在的心声。可以说,《庭院七美图》与《我的画室》两件,都充分体现了他一生奉行的“钻石主义绘画”之要旨,也就是以最完美的型态展示了人的内在,既不丑陋,却也不仅止于直观性的具象。无庸置疑地,这两件精彩作品,也必然会持续在世人的观看下折射出多元复杂而益显珍贵的人性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