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809
上一件
下一件
元 青花双狮戏球纹梅瓶
作品估价:RMB 5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未知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809
拍品名称:
元 青花双狮戏球纹梅瓶
拍品描述:
说明: 参阅: 《中国出土瓷器全集河北卷》 P217.
品相:口一处小磕
尺寸:高32.3cm
年代:元
梅韵千年 瓶如美人
小口、短颈、溜肩、长腹、圈足,底无釉。通体纹饰自上而下分为五层,颈下部双弦线、圈草纹、双弦线、缠枝牡丹纹,腹部主题纹饰为双狮戏球,狮子四周缀以火焰、方胜、灵芝、海螺、钱纹、双角等杂宝纹。各层纹饰之间隔以卷草纹和钱纹。圈足饰莲瓣纹。双狮奔逐绣球,相互呼应,形象生动逼真,神态威武有神。文物鉴赏这种多层次的构图布局和多棱角的造型结构,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是元青花中的典型作品。
梅瓶是专指一种造型为小口、短颈、丰肩,收胫,近足处略向外撇,足底向内旋削,形成“内圈足”的陈设瓷。“梅瓶”名称目前已知最早出现在清代,清末寂园叟撰《陶雅》曰“器皿之佳者,曰瓶,曰盂,曰罐,曰盆,曰炉,盎,杯,盘之属。至于不可胜记,而以瓶之种类为多。瓶之佳者,曰观音尊,曰天球…曰梅瓶…”
最早在文献中提出梅瓶得名原因的是民国时期的许之衡,他在撰写的《饮流斋说瓷》中道:“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也。宋瓶雅好此式,元明暨清初历代皆有斯制。”由于元代是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所以它的器物总是有一种粗犷豪放之风,梅瓶也不例外。元代梅瓶相比宋代的高挑优雅,其肩部变宽,胫部变粗,整体更显得稳重。元代梅瓶的形制特点主要表现为小平口出沿,短梯形颈,圆弧肩更加饱满浑圆,胫部较粗,整体上是一种豪放雄伟的形态,与其草原游牧民族的性格相吻合。本款是元代梅瓶的小款,更加可人。
狮子在我国古代被视为吉祥瑞兽,在新春和喜庆之日,常以舞狮助庆,取其形象威严而勇武,祈能驱害避邪。《坤舆图》说狮“为百兽王,诸兽见皆匿影。…掷以球,则腾跳转弄不息”。狮子戏球是中国民间舞蹈形式和传统娱乐活动之一。《汉书•礼乐志》中记载,舞狮之习在汉代已流行。一般由一大一小狮组成,合舞绣球。因“狮”与“师”谐音,大狮、小狮分别寓意太师、少师。太师、少师是古代官名,分别与太傅、太保及少傅、少保合称为三公和三少。太师是朝中地位最高的职位,少师地位仅次于太师。狮子戏球纹为吉祥图案。
令人好奇的是,山间的花那么多,为何独独选择了梅?
宋人雅好,喜用梅插瓶。后人以“梅瓶”命名“酒瓶”,似有因循的情理。世人皆爱梅花瘦骨,赏其稀疏之姿,插一枝瘦梅在丰腴柔顺的梅瓶内,对比强烈,耐人寻味,恰也是天作之合。
不过,从酒瓶到梅瓶,似还有另一种深藏于内心的意象。愈饮愈暖的酒,愈寒愈艳的梅,好像在重复演绎着萧瑟与温柔、寻找和等待的故事,有如千年前某个撩人的雪夜,终将两个平行世界的人,交错在一起。
参阅:
《中国出土瓷器全集河北卷》 P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