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810
上一件
下一件
元 青花莲池鸳鸯纹大碗
作品估价:RMB 4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未知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810
拍品名称:
元 青花莲池鸳鸯纹大碗
拍品描述:
说明: 参阅: 1.元代 青花莲池纹鸳鸯碗,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南大街131号军分区窖藏出土,元青花莲池鸳鸯纹碗,高7.7厘米;口径16.3厘米;足径6.3厘米,武威市博物馆藏莲池鸳鸯纹是元青花瓷器常见纹饰之一,多见于大碗、大盘等器形较大的器物。此类纹饰最早出现于宋金时期,在元代青花瓷器上常布局对称、画风活泼,更显生气。 2.元青花莲池鸳鸯纹碗,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收藏,高13.9厘米 口径29.7厘米 足径9厘米,《幽兰神彩104,105页》
品相:口沿多处暴釉
尺寸:直径30cm
年代:元
观莲太液泛兰桡 翡翠鸳鸯戏碧苕
撇口,深腹微鼓,小圈足,底足无釉,为元青花典型器型之一。碗内外均绘青花纹饰,内口沿绘缠枝花卉纹一周;碗心绘莲池鸳鸯纹,为元青花常见纹饰,也是中国古代瓷器装饰的典型纹饰之一。池塘中荷花盛开,水草摇曳,一对鸳鸯正游弋其间,上下左右共分四组,画面清新,笔致流畅。外壁绘一周缠枝莲纹,腹部以下为一圈变形莲瓣纹。造型规整,端庄稳重,青花发色浓艳,花纹清晰,釉色清亮,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佳器。
鸳鸯莲池纹曾是元代帝王刺绣御衫上流行的花纹。明嘉靖王宗沐在《江西大志·陶书》中列举明廷命令景德镇御器厂彩画的瓷器,花纹中就有“满池娇”这一名目。元青花上的鸳鸯莲池纹,显然是景德镇受其服饰文化影响而烧制在陶瓷上的。
海南三沙是连接中国大陆与外部世界的主要通道,是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之后的必经之地。国际古陶瓷学家三上次男说:“古代东西方的文明交流是写在中国陶瓷上的。当时的中国茶叶喝了、丝绸烂了,抹去尘埃、昔日的中国陶瓷依然熠熠生辉。”在海南三沙出水的一批以鸳鸯莲池"满池娇"纹为主题图案的瓷器,就是最好的物证之一。这件鸳鸯莲池"满池娇”纹大碗,属进口青料烧造的元青花,可算是目前仅见的一件完整的元青花瓷。
元青花釉色和图案风格所展示的元代文化特征。元代蒙古民族素有“尊天尚白”的习惯,蓝白两色是蒙古人精神的表现。据《蒙古秘史》记载,蒙古族历史上曾以苍狼和白鹿为图腾崇拜。“苍代表着天,天色为蓝,象征天父;白代表着地,冬地为白,象征母亲。所以自古崇尚蓝白两色。“《马可波罗行记》还记载,每逢新年,举国白衣,俾此全年获福。因此天蓝地白与青花白瓷之间形成一种潜在的对应,这是草原民族崇尚青白的根源。
在元青花瓷图案中,鸳鸯莲池纹是其最流行的装饰图案之一,古人视鸳鸯为爱情的象征。元青花上的鸳琴纹都成双成对出现,并与大片莲池相配,构图非常饱满,绘工追求精细。有的作主题纹饰,有的作辅助纹饰,既有一定的模式,又在定式中追求细部变化。这种特质的纹饰风格是与元代服饰上流行刺绣鸳鸯戏莲纹相关。将这种纹饰统称为“满池娇"者,是应了元代著名画家奎章阁大学士柯九思《草堂雅集•宫词十五首》诗:“观莲太液泛兰桡,翡翠鸳鸯戏碧苕,说与小娃牢记取,御衫绣作满池娇。"柯九思还在《宫词》后作注释解释到:“天历间,御衫多作池塘小景,谓之满池娇”。“满池娇”,其名甚雅,宋元就已成一固定名称,后将以荷叶、莲花、鸳鸯、鹭鸶、虫鱼嬉水等为主题,表现荷塘小景、描绘自然界生机盎然、祥和安宁的池塘美景都称为"满池娇"了。它包含了人间爱情、家庭、团圆之意境。
参阅:
1.元代 青花莲池纹鸳鸯碗,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南大街131号军分区窖藏出土,元青花莲池鸳鸯纹碗,高7.7厘米;口径16.3厘米;足径6.3厘米,武威市博物馆藏莲池鸳鸯纹是元青花瓷器常见纹饰之一,多见于大碗、大盘等器形较大的器物。此类纹饰最早出现于宋金时期,在元代青花瓷器上常布局对称、画风活泼,更显生气。
2.元青花莲池鸳鸯纹碗,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收藏,高13.9厘米 口径29.7厘米 足径9厘米,《幽兰神彩104,1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