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813
上一件
下一件
元 霁蓝釉留白龙纹玉壶春瓶
作品估价:RMB 6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未知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813
拍品名称:
元 霁蓝釉留白龙纹玉壶春瓶
拍品描述:
说明: 参考: 北京诚轩2017年春季拍卖会第874号拍品,元蓝釉玉壶春瓶成交价8,625,000人民币。
尺寸:高30cm
年代:元
落霞彩散不留形 浴出长天霁色青
清·弘历诗曰:落霞彩散不留形,浴出长天霁色青。蓝釉始于元代,为明清官窑的重要品种,在元明清成为中国瓷器中的爆款,非常值得喜爱中国文化的爱好者收藏与鉴赏。
此件玉壶春瓶为典型元代器物,难得的完整器。器身通体施祭蓝釉,留白处为手工铲地剔刻行云龙纹。龙体及飞云施青白釉,器物整体釉色莹润、靓丽,实为苏麻尼青料之最佳发色。静观犹如克什米尔蓝宝石般绚烂夺目,灿烂且不漂浮,深邃亦非沉闷。配合所绘龙纹跃然瓶体之上,白龙过海,灵动飘逸,威霸寰宇,实乃元代瓷器中的顶级作品。
蓝釉留白龙纹玉壶春瓶是元人尚蓝的体现,艺术价值极高,此等蓝釉留白器物应是元代浮梁瓷局监制定烧。各大博物馆传世完整器仅见扬州博物馆藏蓝秞留白龙纹梅瓶,土耳其托普卡帕宫藏祭蓝留白孔雀麒麟纹大盘等寥寥数件,足可见其珍贵程度。此类瓷器的残器数量也十分稀少,不过三、五件见诸于世。
中国元代景德镇的高温蓝釉瓷器因其稀有性和工艺复杂而珍贵,其中蓝釉产地塑白品种更为高档和罕见,制作过程繁琐且费料,只有宫廷贵族才能享用。制作首先是在做好的瓷胎上用刀铲出一个大致的轮廓,然后再用一种特殊的白瓷泥,在之前刻好的凹处堆塑出纹饰,最后还要用硬物在上面划出细节,比如龙鳞、凤羽等等。这些都完成以后,在纹饰上施以透明釉,在1300度左右的高温中一次烧成。由于这种工艺的作品非常少见,其他时期也不见,所以没有一个专业的称谓,以至今天我们姑且把它称之为蓝釉铲地塑白。扬州博物馆收藏的龙纹梅瓶和此件玉壶春瓶就属于这个品种。
蓝釉器的制作工艺在今天听起来非常繁复,在六七百年前制作起来难度可想而知。这种工艺不但费工,还非常费料,大面积涂抹的钴蓝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所以非常昂贵。
此外本器足底部施釉,白中泛青,圈足外撇,露胎处有大小不一因杂质而呈现出的褐色斑点,胎釉结合处有较为明显的火石红现象。综合来看是一件元代非常珍贵的宝石蓝釉白龙纹玉壶春瓶。
霁蓝釉有好几个名称,“霁青”“蓝釉”“祭蓝”。许之衡《饮流斋说瓷》:“古瓷尚青,凡绿也、蓝也,皆以青括之。”《南窑笔记》中记录颜色釉:“宣窑…霁红、霁青、甜白三种尤为上品。”成熟的蓝釉瓷是在元代就已出现。
元代蓝釉给人以深邃且匀净的视觉冲击,釉层较薄且通透性强,那种宝石般浓艳让人很难忘记。烧制蓝釉需要花费大量钴料,钴料的提纯费时、费力,同时又难以保证成品质量。元代到永宣时期的蓝釉以进口“苏泥勃青”钴料为底色,用留白形成图案。相对于青花瓷,蓝地白花瓷所用“苏泥勃青”钴料更多,自然更为名贵。这样一来,只能利用有限的钴料生产,加上窑内烧制气氛不易控制,成品在当时就不多,传世的整器更为凤毛麟角。《大明会典》记载:“洪武九年,定四郊各陵瓷器,圜丘青色,方丘黄色,日坛赤色,月坛白色。江西饶州府,如式烧造解。”
圜丘即天坛,为祭天之所,是明清皇帝祈求百谷丰登、风调雨顺的祭天礼仪的地方,而祭天所用的青色瓷器即指霁蓝釉瓷器,故霁蓝釉又称祭蓝、霁青。
如何来评估其价值,梅瓶、赏瓶、玉壶春瓶是中国瓷器三大经典造型。品种稀有。工艺价值大。龙纹遇龙年。经济价值不可估量。
参考:
北京诚轩2017年春季拍卖会第874号拍品,元蓝釉玉壶春瓶成交价8,625,000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