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1823
上一件
下一件
马轲 2005年作 顶硬上之英雄气概
200×254cm
作品估价:RMB 900,000-1,2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流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1823
拍品名称:
马轲 2005年作 顶硬上之英雄气概
年 代:
2005年作
尺 寸:
200×254cm
材 质:
布面油彩
题 识:
签名:make ART
拍品描述:
出版
《A+A——架上存在AA制》, 图版P37-38,千年时间画廊, 2006...
展览
2006年, A+A——架上存在AA制 ,千年时间画廊,北京
2006年,马轲制造:马轲作品展,上海美术馆,上海
2006年,意象武夷:中德两国艺术家首次面对面互动创作国际巡回展北京首展,三尚艺术,北京
马轲的作品,以其古怪而不失内敛的平面图像,巧妙地穿梭于抽象与具象的边界,运用幽深且晦涩的象征手法,构建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视觉世界。马轲的艺术实践是对当代主流话语体系的一种自觉疏离。他并不随波逐流,而是将目光投向了现代主义浪潮之下,人类自身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与挑战。在他的画布上,没有现实强加于人的枷锁,只有心灵深处最真实的呐喊与挣扎。
“顶硬上”系列是马轲05-06年创作的重要系列,延续了“读书”系列的图像逻辑,马轲标志性的“马”与“人物”形象在这个系列里继续以颇有冲击力的构图并置出现。除去相似形象的不断复现,观众也可以从系列作品中看到马轲对绘画性的专研,包括从图像上拓展更复杂的包容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画面中也出现了一种从个人经验出发的历史感。“顶硬上”是粤语的一句口头禅,意为“事到临头,只能硬着头皮上了。”马轲的创作是一次次“顶硬上”的历程,追求艺术自由的道路注定是形单影只的,可是除了竭尽全力去尝试别无他法。艺术家不断打破熟悉的经验和知识的束缚,将被视觉世界塑造的认知惯性抛开,专注于内心的温度,将自己精神生活中希望和绝望纠缠的神秘感以最具想象力、最具人性的方式表达。
孤独是马轲体内经久不息的火苗,艺术家选择避开主流审美趣味,用绘画搅动炽热的红,在色域交织的疏密中创造蓬勃而出的张力。在创作于2005年的《顶硬上系列之英雄气概》(Lot 1823) 里,马轲用坚硬粗粝的笔触描述着混沌之地的景象:马从天而降跌落尘埃,红土地上带起了烟尘,象征昂扬挺首的幻想被真实撕开,观者立刻感受到马的下坠感和速度感,并联想到当代个人生活像空中楼阁般总有一天会落入空虚、恐慌的现实里。画面右边的人物无暇顾及眼前的混乱,茫然地望向诡谲的天色,暗喻着艺术家遭遇生活打击后感到困扰的情绪。充满层次感的红与灰白产生让人深陷其中的力量,观众沿着色彩的能量轨迹探寻,会发现艺术家以自我放逐、挣扎的内心意味为基调的绘画风貌。
“顶硬上”系列的故事性仅是为了画面焦灼的氛围感而存在,最终指向艺术家的心理感受。个体生命的真相或许无法通过绘画完全揭露,人的心灵如果是一个晶体,它会拥有数不尽的棱面。在马轲看来,他所探求的主题仍有太多值得深究之处,不管画多少幅画都不能重现自我复杂心理的万一,这也成为马轲开始创作一幅画时总会面临困难磕碰的原因。尽管如此,他知道自己必须硬着头皮上了,借助故事找出现实和自身精神波动的落差,摒弃那些你知我也知的常识,用绘画表达其正在经历的当下。在如今信息量超大却充满循环、平庸的文化巨流中,马轲逆势而上不断打磨自己精神处境,用饱满有力的笔触和热烈、忧郁的色彩释放出醒目而掷地有声的个人能量。
《A+A——架上存在AA制》, 图版P37-38,千年时间画廊, 2006...
展览
2006年, A+A——架上存在AA制 ,千年时间画廊,北京
2006年,马轲制造:马轲作品展,上海美术馆,上海
2006年,意象武夷:中德两国艺术家首次面对面互动创作国际巡回展北京首展,三尚艺术,北京
马轲的作品,以其古怪而不失内敛的平面图像,巧妙地穿梭于抽象与具象的边界,运用幽深且晦涩的象征手法,构建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视觉世界。马轲的艺术实践是对当代主流话语体系的一种自觉疏离。他并不随波逐流,而是将目光投向了现代主义浪潮之下,人类自身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与挑战。在他的画布上,没有现实强加于人的枷锁,只有心灵深处最真实的呐喊与挣扎。
“顶硬上”系列是马轲05-06年创作的重要系列,延续了“读书”系列的图像逻辑,马轲标志性的“马”与“人物”形象在这个系列里继续以颇有冲击力的构图并置出现。除去相似形象的不断复现,观众也可以从系列作品中看到马轲对绘画性的专研,包括从图像上拓展更复杂的包容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画面中也出现了一种从个人经验出发的历史感。“顶硬上”是粤语的一句口头禅,意为“事到临头,只能硬着头皮上了。”马轲的创作是一次次“顶硬上”的历程,追求艺术自由的道路注定是形单影只的,可是除了竭尽全力去尝试别无他法。艺术家不断打破熟悉的经验和知识的束缚,将被视觉世界塑造的认知惯性抛开,专注于内心的温度,将自己精神生活中希望和绝望纠缠的神秘感以最具想象力、最具人性的方式表达。
孤独是马轲体内经久不息的火苗,艺术家选择避开主流审美趣味,用绘画搅动炽热的红,在色域交织的疏密中创造蓬勃而出的张力。在创作于2005年的《顶硬上系列之英雄气概》(Lot 1823) 里,马轲用坚硬粗粝的笔触描述着混沌之地的景象:马从天而降跌落尘埃,红土地上带起了烟尘,象征昂扬挺首的幻想被真实撕开,观者立刻感受到马的下坠感和速度感,并联想到当代个人生活像空中楼阁般总有一天会落入空虚、恐慌的现实里。画面右边的人物无暇顾及眼前的混乱,茫然地望向诡谲的天色,暗喻着艺术家遭遇生活打击后感到困扰的情绪。充满层次感的红与灰白产生让人深陷其中的力量,观众沿着色彩的能量轨迹探寻,会发现艺术家以自我放逐、挣扎的内心意味为基调的绘画风貌。
“顶硬上”系列的故事性仅是为了画面焦灼的氛围感而存在,最终指向艺术家的心理感受。个体生命的真相或许无法通过绘画完全揭露,人的心灵如果是一个晶体,它会拥有数不尽的棱面。在马轲看来,他所探求的主题仍有太多值得深究之处,不管画多少幅画都不能重现自我复杂心理的万一,这也成为马轲开始创作一幅画时总会面临困难磕碰的原因。尽管如此,他知道自己必须硬着头皮上了,借助故事找出现实和自身精神波动的落差,摒弃那些你知我也知的常识,用绘画表达其正在经历的当下。在如今信息量超大却充满循环、平庸的文化巨流中,马轲逆势而上不断打磨自己精神处境,用饱满有力的笔触和热烈、忧郁的色彩释放出醒目而掷地有声的个人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