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701
下一件
青銅鑲綠松石虎形牌飾
L 23.3cm、W 9.1cm
作品估价:TWD 600,000-1,8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待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图录号:
701
拍品名称:
青銅鑲綠松石虎形牌飾
年 代:
新石器時代晚期
尺 寸:
L 23.3cm、W 9.1cm
拍品描述:
來源:日本酒井家族舊藏 青銅器身,器背鏽澤若山壑翠霧,廣披碧綠而渾薄有致,並露少許泥色。正面沿器緣及輪廓線留銅框,其內鑲滿綠松石片,厚度概與框線相等,眼部鑲石浮顯。石片形狀、成色各為殊異,而有置濃於淡,深、淺相成之勢。其鑲排櫛比鱗次,百密無疏,且緣部石片亦得貼合器緣。器形為一側視奇獸,其貌長吻張口,巨牙高耳,壯肢脩尾。獸目環珥如日,體紋曲若漠中長河,膝、爪、尾處分節皆顯出,似非實在之物,而饒大邑初成之奇氣。
此類鑲綠松石獸形牌飾至今被普遍認作象虎之貌,已數見於考古發掘中,而其總數仍寥寥無幾。目前較為人知之同形器皆出土於四川,包括三星堆遺址〈銅虎形飾〉(參閱1)、三星堆鴨子河〈虎形飾〉(參閱2)和金沙遺址2001CQJC:506〈銅虎〉(參閱3)三件。[1]相較此器,四者雖於器形、材料、紋飾等面向皆互仿,然細查其異,可知存有下列數處區別:首先,此器之尺寸較近於金沙銅虎,而兩件三星堆銅虎則顯大上一圈。其次,蜀地銅虎於器背皆帶環紐,以供穿繩佩戴;[2]此器背面則不見相同構造。再者,蜀地銅虎之紋飾佈局皆為銅地石紋,即以銅胎表獸體、鑲石表紋路;此器則相對顛倒,屬石地銅紋。最後,蜀地銅虎在銅地石紋之基礎上有較密集之紋飾,或可視作一種勾雲紋;此器則相對簡單,似著重呈現獸體之肌肉線條及足、尾肢節,而非對虎皮紋路之詮釋。上述差異——尤其是涉及藝術風格之後二點令此器無法草率歸入古蜀文明之範疇內,尚需另行解釋並歸納。
恰好前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邊強先生於2022年發表的〈齊博驚見金沙虎〉[3]一文為〈青銅鑲綠松石虎形牌飾〉之來歷提供了關鍵線索:該文公布了二件於齊家文化分布範圍內以非正規方式出土、尚未對外亮相的銅虎,即甘肅廣河縣阿力麻土鄉古城村〈青銅虎牌飾〉(參閱4)和臨夏新莊坪遺址〈青銅虎飾片〉(參閱5)。案後者之出土地點,基本可推定其為齊家文化遺存;然其保存情形較不理想,尚未經過整理和修復,遂令本文不得多論,僅能知其體積勝於三星堆之同形器。而前者據說與一件牙璋同被發掘,考慮齊家文化屬於牙璋之分布時空和新莊坪銅虎之存在,[4]則其可能同樣來自齊家文化。儘管古城村銅虎表面未殘留鑲石,然外形無疑相仿於其他已知銅虎,加上齊家文化即以綠松石器物聞名,因此也概可確認其原本鑲有綠松石——如此一來,古城村銅虎便屬出土銅虎中最近似於〈青銅鑲綠松石虎形牌飾〉者,在於二虎不僅尺寸相去不遠、以石地銅紋為鋪陳,就連紋飾風格也十分雷同,皆相對蜀地銅虎簡單。那麼比起三星堆亦或十二橋(金沙),〈青銅鑲綠松石虎形牌飾〉遂更有可能屬於齊家文化。
而邊強先生比對齊家和三星堆之鑲嵌綠松石工藝時,還為此器之來歷提供了另一可能:在於二文化除虎形牌飾外,尚有更廣為人知之獸面紋牌飾為其器物共通點之一。案該種青銅鑲綠松石獸面紋牌飾具有顯著之時空特性,除前述兩地外僅見於二里頭遺址。對照三處出土之牌飾(圖二),可見三星堆文化牌飾之紋飾迥然與其餘二例不同;然齊家與二里頭牌飾之相似實已至不知出土地點即無法分類之程度——考獸面紋牌飾已非齊家文化與二里頭文化交流之孤例,[5]則銅虎既運用相同工藝、且作為中國早期國家時代複雜程度最高的器物之一,亦有可能曾存在於二里頭文化中,因此中原地區恐也是此器潛在的歸屬;唯獨在出現實際例證之前,本論也僅能止於假設。
至於由齊家文化虎形牌飾的發現,可知這類器物和獸面紋牌飾、牙璋同樣是先出自黃河流域,後再流傳至較晚崛起的古蜀文明。而銅虎依序被三星堆文化和十二橋文化繼承除可藉現時通行的蜀人尚虎說解釋,[6]或許也能用以證明北方文化崇虎之早,乃因目前中原以北出土之虎形帶飾、飾片一類器物年代上限多至春秋故。另外,在現今之考古成果顯示二里頭文化以龍為社會地位之代表、[7]且青銅虎牌飾仍不見於中原地區之前提下,銅虎似乎也為中國史前西北和西南地區的直接交流提供了一絲可能,亦即邊強先生所謂「遠古時代生活在甘川地區的原始部族信仰的趨同性和其族屬文化的關聯性」。
無論從〈青銅鑲綠松石虎形牌飾〉本身之稀有性和藝術成就,或者由上述之中國上古文化交流角度看待,皆可知此器隱藏著不可估量的巨大價值,同時也透露出盤根錯節的文明軌跡。
註腳
[1]三星堆文化的兩件銅虎似皆未見於歷年之發掘簡報中。
[2]見各參閱出處之說明文字。
[3]邊強:〈齊博驚見金沙虎〉,《齊家文化官網》,http://www.qijiawenhua.cn/html/2022/dwjl_0218/1494.html(2022年2月18日發表)。下文提及邊氏之說法悉來自此處,不再另作註腳。
[4]儘管目前牙璋未見於正式發掘的齊家文化遺址中,不過確有多件牙璋之來源可追溯至齊家文化。王裕昌:〈甘肅境內館藏齊家文化玉牙璋初探〉,《齊家文化官網》,http://www.qijiawenhua.cn/html/2022/hswz_0513/1559.html(2022年5月13日發表)。
[5]關於齊家文化和二里頭文化之關聯性,目前較為全面之研究可見李杰:〈齊家文化與二里頭文化比較研究〉,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1)。
[6]支持此說之研究成果繁多,早期之代表著作可見周志清:〈早蜀文明的虎崇拜〉,《史前研究》2006年,頁579-585。
[7]朱乃誠:〈二里頭文化「龍」遺存研究〉,杜金鵬、許宏主編:《二里頭遺址與二里頭文化研究:中國‧二里頭遺址與二里頭文化國際學術研究討會論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頁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