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1460
下一件
丁乙 2006年作 十示 2006-B8
39×53.5cm
作品估价:RMB 80,000-16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待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免责声明》
图录号:
1460
拍品名称:
丁乙 2006年作 十示 2006-B8
年 代:
2006年作
尺 寸:
39×53.5cm
材 质:
纸本综合材料
题 识:
签名:Appearance of Crosses 2006-B8,DingYi 2006
拍品描述:
展览 1.丁乙,巴黎 KARSTEN GREVE画廊,法国,2007年 2.形式无垠:抽象绘画群展,华艺上海空间,上海,2024年 来源 1.原藏家购自上海香格纳画廊 2.亚洲私人收藏 1910年,康定斯基创作了《第一幅抽象画》,标志着抽象绘画在世界上的诞生。同年,他在《关于艺术的精神》中强调“形式和色彩的语言”,以“前进和上升的三角形",比喻“人类之车”,认为艺术发展到了表现“内在需要”的阶段,通过“抽象的构图”和“纯粹形式和色彩的语言”,从外在的物质性走向表现内在的精神性。 抽象艺术根植于精神世界,同时也对外部物质世界作出回应,最终产出的画面由艺术家积累的感知转化而来,这种内观性十分贴近艺术的纯粹本质。但创作不能完全诉诸形式,形式只是精神的外部表现。康定斯基在1935年《具象》期刊中发表的文章写道“形式没有内容,就像空手套充满空气,并不是手本身。”这里的内容,康定斯基认为不一定是文学叙事,而是由纯粹的图像手段激起的情感总和。抽象绘画中的点、线、色彩摆脱了重现具体事物的功能性,他们作为独立的元素存在,有自己的生命力,在画面构建上从被动地位转为主动。 抽象艺术独立于自然,但也遵从自然的规律,在观众眼中面对抽象画面产生的对“宇宙”的感知力实际上来自这种升维的纯粹感。这种艺术从来不是单独由头脑产生,而是在有意识的头脑和无意识的心灵之间进行理想的平衡,是一种与人类一样古老的韵律。许多抽象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集中在形式上,目标下意识地引导着他们的手,何时动何时停,哪里做加法哪里做减法,直至最后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自此,小的微观宇宙与大的宏观宇宙的经验,开始变得连贯起来。 上个世纪20年代,第一批留学归来的艺术家们开创新风,一众华人美术先驱者们无不在关注和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将习得的西洋美术技巧与自身的东方精神有机地结合,并生成属于中华民族自己的现代美术。新中国建立后,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八五美术新潮”为抽象艺术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建立个人话语和理性批判精神的巨大支撑,从而推动了以抽象艺术为主体的当代艺术家群体的形成。 同属于“法兰西三剑客”的赵无极与朱德群,曾在同一时期进入国立杭州艺专并师承林风眠先生,毕业后,他们又先后赴巴黎学习西方艺术。虽有着较为相似的学艺经历,但由于成长背景和后期发展方向的差异,他们画笔下所呈现出对现代艺术的追求却不尽相同。赵无极追求一种不同于西方现代的“抽象方式”,他的作品根植于中国书法与甲骨文的意象世界,受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艺术的启发,脱离于具象和传统方法,将感性融于理性思辨。借助狂放笔法表现画面的动态,浓烈的色彩在视觉上呈现扩张性,远处的天地疏散虚化,既有金石的苍劲,也有宇宙的悠远。与好友相比,朱德群则显得更文人气,他在西方抽象艺术中运用中国水墨画的效果,注重营造独到的光影律动,笔法则吸收了中国书法用笔的传统,结构上也保留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影子,飞笔泼彩、追光夺影,传达的是一种流畅的精神气韵。 深受道家哲学影响的林寿宇,在作品中体现老庄的“无为”。他从1958年起开始一系列以黑白为主色调的创作,在有限的画布方寸间,使黑白两色以不同深浅形式排列。果敢坚定的线条和几何图形如刀锋一般,划开黑白流转间的模糊氛围,让人不由得想起他建筑学的专业背景。日升月落,宇宙太虚,林寿宇用最简单的形态与色彩向“空”与“无”发出诘问,在与西方美术史同步的极简主义画面下,深藏着东方禅意与诗意的灵魂。 新时代的中国艺术家们,许多都有海外学习的经历。他们身处异国,既近距离地受到了西方当代艺术和文化的熏陶,又有机会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远距离的重新认识。海派抽象精细、理性、有序也热烈多姿,艺术家们大多根植于本土经验,作品气质与上海这座有着深度现代化积累的都市极为契合。而主要活动在北方的抽象艺术家们大多有从具象转向抽象的经验,作品中的气质与海派抽象的艺术家迥然不同。苍茫壮阔的造型,大刀阔斧的线条,如同北地凛冽的风霜,为中国当代抽象带来一派豪迈洒脱的姿态。 画了几十年“十示”系列的丁乙,始终保持对过度情绪表达的警惕,选择以去叙事化的抽象语言回归艺术的原始状态。他挪用了工业印刷中经常出现的“十字线”,将“十”字及其变体“Ⅹ”转化为独特的创作语汇,逐渐形成了完整的视觉体系。谭平则是90年代赴德经历了西方学院体系完整的抽象艺术训练,从写实和表现最终完全走向抽象。在他的创作中,媒介的主动性很高,最终呈现的画面层层叠叠,里面充斥着时间的厚度,用艺术家自己的话说,“片段挤压着片段,时间叠加着时间,状态裹挟着情感”。 如今距离中国美术向现代化转型已有约100年的时间,当我们回顾中国的抽象艺术,除了形式和观念上的沿袭,最独特之处是其广袤而深沉的思想气质,展现出民族文化的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