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
12507
拍品名称:
沙耆 老虎
作 者:
沙耆
材 质:
74×80.5 cm.
拍品描述:
作品简介:
虎是沙耆特别钟爱的一个题材,《老虎》中流畅的笔触可见他情绪的宣泄,是其晚年独创的水墨语言,他用极为直觉的色调和笔法书写自然的生命与生机,画作呈现出狂放不羁,天真烂漫的表现意味。
艺术家简介:
沙耆于1914年生于浙江省鄞县沙村。1929年随家迁居杭州,经沙孟海先生介绍进上海昌明艺术专科学校。1934年沙孟海为其取名耆,并推荐从师徐悲鸿学画。1937年经徐悲鸿先生介绍,前往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学习。毕业时获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授予的“优秀美术金质奖章”,引起比利时美术界的惊异与重视。1940年与毕卡索等知名画家一起参加比利时阿特利蒙展会,后在比利时多次举办个展,作品被比利时皇太后购藏。1946年因病回国,被徐悲鸿邀为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因病终未成行。1954年入浙江省精神病医院治疗。1967年特殊时期,家中珍藏书画被席卷一空,所幸沙孟海先生将沙耆自国外带回之作品赠给浙江省博物馆收藏。1983年画展在杭州开幕,后应邀赴上海展览。中国美术馆收藏了沙耆《自画像》等三幅作品,沙耆被聘为浙江省文史馆研究馆馆员,次年被聘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1997年创作最后一幅静物,由于脑中风从此放下画笔。1998-2000年国内外多次举办沙耆艺术研讨会、沙耆画展。2001年“沙耆艺术七十年作品回顾展”在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和台北历史博物馆展出。2005年逝世于上海。
虎是沙耆特别钟爱的一个题材,《老虎》中流畅的笔触可见他情绪的宣泄,是其晚年独创的水墨语言,他用极为直觉的色调和笔法书写自然的生命与生机,画作呈现出狂放不羁,天真烂漫的表现意味。
艺术家简介:
沙耆于1914年生于浙江省鄞县沙村。1929年随家迁居杭州,经沙孟海先生介绍进上海昌明艺术专科学校。1934年沙孟海为其取名耆,并推荐从师徐悲鸿学画。1937年经徐悲鸿先生介绍,前往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学习。毕业时获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授予的“优秀美术金质奖章”,引起比利时美术界的惊异与重视。1940年与毕卡索等知名画家一起参加比利时阿特利蒙展会,后在比利时多次举办个展,作品被比利时皇太后购藏。1946年因病回国,被徐悲鸿邀为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因病终未成行。1954年入浙江省精神病医院治疗。1967年特殊时期,家中珍藏书画被席卷一空,所幸沙孟海先生将沙耆自国外带回之作品赠给浙江省博物馆收藏。1983年画展在杭州开幕,后应邀赴上海展览。中国美术馆收藏了沙耆《自画像》等三幅作品,沙耆被聘为浙江省文史馆研究馆馆员,次年被聘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1997年创作最后一幅静物,由于脑中风从此放下画笔。1998-2000年国内外多次举办沙耆艺术研讨会、沙耆画展。2001年“沙耆艺术七十年作品回顾展”在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和台北历史博物馆展出。2005年逝世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