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识:款识:长眉曲袖颦蛾碧,桂发容光飘蜀国。翠筵芳酒酡颜朱,滞醉不知将钿合。浣花笺纸桃花色,帘外东风吹象笔。十离诗就泪痕乾,早托同心胜绾结。甲申六月写,并倚《玉楼春》,似伯纯仁兄方家正之。大千居士张爰,并命十儿颍补裙花。
钤印:张爰私印(白文)三千大千(朱文)摩登戒体(朱文)
材质:设色纸本
形制:立轴
出版:
△《梅云堂藏张大千画》图版4,高美庆编,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1993年。
△《梅云堂所藏张大千之绘画》图版4,日本东京涉谷区立松涛美术馆,1995年。
展览:
△“梅云堂藏张大千画”,香港中文...
出版:
△《梅云堂藏张大千画》图版4,高美庆编,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1993年。
△《梅云堂所藏张大千之绘画》图版4,日本东京涉谷区立松涛美术馆,1995年。
展览:
△“梅云堂藏张大千画”,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1993年4月17日-5月23日。
△“梅云堂所藏张大千之绘画”,日本东京涉谷区立松涛美术馆,1995年4月5日-5月1日。
△“梅云堂藏张大千画”,新加坡美术馆,1997年2月28日-4月27日。
本拍品为张大千笔下仕女之典范,仕女倚靠湖石,凝神细思,拈笔待书;一手垂于膝上,握着摊开的书笺,卷上洁白无迹,尚未留下片言只字。仕女开脸娟秀,细眉弯如新月,双目凝视若含无限幽思,唇点殷红,与髮髻团花相映照。其容其饰,明艳中流露典雅之风,端庄中别具妩媚之韵。在主体人物描绘外,尚具足够空间添上背景,张大千巧心经营,补蕉叶、幼竹、细草伴衬。全画工笔写意结合,悦目中含飘逸之趣。此时的张大千谪居青城,专志绘事,用功至深。
画上张大千自题“命十儿颍补裙花”,十儿即张大千次子张心智。张家取“大排行”法计算,故兄弟的第二代皆一起排列,遂称心智曰“十儿”。张大千绘画间有助手补缀花纹图案,多由子侄充当,如张心智、心一、心徳等。他题跋时亦书名以记,此即为一例。
上款人“伯纯”即李崇实(1894-1985),字伯纯。陕西蓝田人。北京中国大学毕业后赴日本留学,获东京庆应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23年回国后在中国大学及北京朝阳大学执教,讲授财政及经济思想史,1926年弃文从政。抗战胜利后历任监察院秘书长、财政经济审查委员会委员等要职。1950年在台湾辞去监察院秘书长职。1951年任台湾糖业公司董事长,为振兴台湾蔗糖事业多有贡献。1967年任台湾肥料公司董事长,建立台湾新竹氮肥厂,1971年被台湾当局授予景星勋章一枚,并聘为行政院经济顾问。1985年在台湾病逝。
画中人薛涛(770-832)确是一位才华洋溢的女诗人。其父原为官员,薛涛自少多才多艺,能诗会赋。父亲过世后,她虽沦为歌妓养家,却得一众文人雅士赏识。唐代名将韦皋更是一度上表朝廷望能授予薛涛“校书郎”的官职,惟碍于当时未有女性作校书先例,朝廷并没答允。此后,她仍被众人称作“女校书”,并先后发表数百余诗词,其中《十离诗》《望春词》等为人熟悉。自唐代起,不少著名诗人如白居易等亦曾为薛涛题写诗词。
高古而华丽的语素是张大千从敦煌归来后乐于在画面上展现的母题。画中美人跌坐于蕉树下,面相丰盈饱满,鼻脊秀挺,唇若樱桃,两眸似含秋水,若有所思,左手执素绢,右手搦管悬空,欲题不题将书未书。大千变先前以淡彩为主的设色法为鲜丽浓艳的重色,以石青、石绿、石蓝、朱砂等颇料,采用平涂及染的方法,施于衣裙,和背景树石,造成画面绚丽的装饰效果。仕女脸部的渲染以唐人的三白法,胭脂色的敷染细腻柔和,产生肌肤细嫩虹润的娇艳感。他对仕女眼睛的刻画,先勾勒出眼眶,再勾画出瞳孔的轮廓,用淡墨渲染两三次后,再用浓墨重新勾一遍,用不规则的留白来表现眼珠反光,运用墨的浓淡来表现立体感,细致入微的刻画,将眉目传神的美人跃然纸上。张大千以中锋用笔的细铁线描勾勒,线条刚劲极富弹性,颇有挥洒飘逸风格,尤其两只颇具动势的手,突出她手部线条的美感。其上着绿色披肩,下着素色长裙,主要用游丝描表现服饰网缎质地,纹饰图案极为规整精细;人物的发髻和鬓丝,钩皴细致,笔笔有飞动之势,头饰勾勒细致,在素雅中显出一种华丽。背景中,在意笔的基础上再用极细的线条勾出芭蕉叶筋,无论意笔还是细笔都极随心、自然、生动流畅,再加上墨色的变化和水分的恰当运用,使蕉叶娇嫩欲滴,还画出了随风翩翩之感。几丛竹新篁在芭蕉叶中姿态挺立,整个画面丰富且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