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识:题签:
△张大千青绿山水。邱甲藏。
△这张画还不错,是蒙孟重与先生觅得来的,假如在以往,这张画的代价是很惊人的。俞少盦藏。
款识:
△到此欲骄日月,回头又失蓬莱,秋风吹出并莲开,何处长安尘埃。雪下玉龙游戏,月中青女徘徊,眼忆着锦江来,今古纷纭玉垒。西江月。华山同仲兄虎痴看云海作。大千居士爰。
△丙子三月,写奉丙乙乡长兄两教,弟爰。钤印:张季(白文)大千(朱文)张爰(朱文)摩耶室(朱文)
材质:设色纸本
形制:立轴
出版:
△《中国名画家拍卖集成·张大千》P93,湖南美术出版社。
△《张大千画集(上卷)》P120,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1年5月。
△《中国名家书画鉴定丛书——张大千书画鉴定》P39,天津人民美...
出版:
△《中国名画家拍卖集成·张大千》P93,湖南美术出版社。
△《张大千画集(上卷)》P120,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1年5月。
△《中国名家书画鉴定丛书——张大千书画鉴定》P39,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4月。
△《张大千书画鉴定(修订版)》封面,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
宋以后的近千年里,青绿山水虽然没有彻底从中国绘画中消失,但基本上只是被作为一种技法使用。像展、李、王、赵那样专攻青绿而卓然成家的近乎绝迹。青绿之美遂在千年绘画史上若隐若现,仅仅是作为一种技艺被一代又一代地重复和继承,山水画的创新规律几乎与青绿无关。这反过来使青绿绘画更为卑微,更遭很多画家和社会的轻视。因为有了张大千,才没有让青绿之美彻底消失,是他恢复了青绿艺术的创新功能,将创新的生命活力注入青绿艺术之中。当黄宾虹、傅抱石、李可染、陆俨少等人苦心建构中国画的笔墨之美时,张大千走的却是重建青绿之美的单行道。其它人都是无一例外的笔墨之美,张大千却是青绿之美。张大千赋予了青绿艺术以新的生命力,而在青绿艺术之外。
张大千在早、中年时期主要以临古仿古居多,花费了一生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从清朝一直上溯到隋唐,逐一研究他们的作品,从临摹到仿作,进而到伪作。先后曾经数度改变,30岁以前的画风可谓“清新俊逸”,50岁进于“瑰丽雄奇”,80岁后气质淳化,独创泼墨山水。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正是张大千“血战古人”的时期,他从石涛、石溪、八大上溯黄公望、王蒙,进而董源、巨然,无所不学,无所不作。最终远溯唐人堂奥,直追大小李将军。张大千毕生的创作,达到了“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的境地。至此,整个中国画的传统汇聚到他的笔下,落寞千年的青绿与金碧山水,被重新发扬光大。
“青绿为质,金碧为文。受追捧的青绿山水。”
金碧山水是青绿山水画的一种。“青绿山水”首开于隋代展子虔,兴于盛唐,由“大小李将军”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在大青绿基础上,加泥金、朱砂,复以铁线描,创造出富丽堂皇、装饰意味浓郁的“金碧山水”。泥金在画中一般用于钩染山廓、石纹、苔点,效果金碧辉煌。清“四王”之一王石谷说:“凡设青绿,体要严重,气要轻清,得力全在渲晕,余于青绿法静悟三十年始尽其妙。”换言之,画青绿没有水墨画功底是不行的。画金碧山水更是难上加难!何海霞曾言,“青绿山水,复设金彩,方尽其美”。
民国时期许多画家在制定润格时,往往将青绿山水定得很高,张大千、吴湖帆等青绿山水也是加倍,至于金碧山水一般在青绿的基础上再加倍。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材料昂贵,绘画难度大;另一方面是金碧山水历来在市场上很受藏家的青睐和追捧,价格一般比其它作品要高得多。
源自千年之前的“金碧霞光”,为我们描绘了独特的人间奇景。而2022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一幅拥有咫尺千里之势的《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以3.7亿港币的成交价,让张大千金碧山水作品在拍场上再创新高。
张大千笔下青绿山水,最早见于三十年代。四十年代初,他远涉敦煌,苦行三载,观摩六朝隋唐壁画,对其用色着色之道,感受更深,“青绿不变色,虽千载后犹可辨耳”,并向当地藏族僧人画师学习调制矿物颜料及金粉之秘诀,日后下笔,色调更显绚丽,技巧亦益纯熟。他对自家金碧山水极为自信,在1949年拟张僧繇《峒关蒲雪图》中题写到:“此吾家僧繇法也。继其轨者,唐有杨升,宋有王希孟,元无传焉。明则董玄宰墨戏之余,时复为之,然非当行。有清三百年,遂成絶响,或称新罗能之。实邻自绘,去古弥远。予二十年来,心追手写,冀还旧观,斯人而后,直至小生,良用自喜。世之鉴者,无乃愕然而惊,莞尔而笑焉。”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张大千往往以“巫峡清秋”“黄山云海”“峒关蒲雪”为题材,或水墨,或设色,或青绿,或金碧,其笔法、用色、布局等,俱渐次演进,摆脱前人羁縻,从摸索至逐渐成熟。
1934年9月23日,张大千与张善孖从北平乘火车赴西岳华山。至月末,他与张善孖遍登华山五峰,四处寻幽探奇,沿途写生、作诗、绘画,并写下《华山游稿》。此次华山之行的经历,令他眼界大开,并深刻体会到“名山大川,熟于心中,胸中有了丘壑,下笔自然有所根据。要经历得多才有所获,山水如此,其他花卉人物禽畜都是一样”。因此,登临华山,是这一时期张大千山水画艺术的重要源泉。
此《金碧山水》创作于1936年3月。正是这一年,张大千创作了多幅以华山云海为题材的山水画,尤以青绿技法的创新运用而光彩夺目。画面中,巧夺天工的奇峰怪石耸立在茫茫的云海之间,此刻红日尚未升起,但远处辉煌的金色山崖,与异色烟霭的云海,展现日出时分霞光万丈的壮观景象。从近景处的怪石与松林,伴随着山崖上张大千、张善孖兄弟的目光,一路推进到他们眺望着的远方云海,为画面创造出空间的深度,也给观者留下无限遐想。
元代饶自然在《绘宗十二忌》中记载了画中勾勒山石的同时将皴法应用其间,山石勾勒边缘后用螺青合绿染色,然后再用石青、石绿皴染。树叶用笔勾勒后染绿色,再以石青石绿色交融点染,最为重要的是指出了“金碧”之法中将金泥用于石脚、沙嘴等处。有人说,朝暮之景,最宜金碧。这种画法尤为适宜日出、日暮及日光晴照的景色,是为表现出阳光照耀的明亮绚烂之感。
张大千早年山水从南宗入手,到北平与溥心畬交往后,耳濡目染,也取法北宗画法。此作中,山石削立陡峭,乃用侧笔直皴或斧劈皴表现,呈现出崚嶒坚挺的质感。高耸入云的山崖以金粉调色,山石纹理用金线勾出,加上点点金苔,整个画面辉映着富丽堂皇的美感。金碧山水中之“金”是“照耀陆离而明艳也”,能够充分地表现光感,正是这种绚烂多彩的画面效果营造出了富丽堂皇的氛围。
此作上款人邱秉彝,又名邱甲,别号丙乙。邱甲是四川仁寿人,与张大千称得上是同乡。刘湘治川时期,邱甲先后任四川省驻南京、北平、汉口办事处主任,并作为刘湘与何成濬之间的联络人,在刘湘与***的斗争中发挥过作用。潘文华继承刘湘的势力之后,邱甲任驻重庆办事处处长。期间经其撮合,潘文华与孔祥熙交换兰谱,结为异姓兄弟。
此作后来为俞少盦旧藏。俞少盦自述由孟重舆先生处得来此作,孟重舆于1939年任重庆淳辉阁书画店首任经理,师承齐白石、陈半丁、沈尹默、谢无量等名家,是颇负盛名、功底深厚的文物鉴定专家和书法家。俞少盦曾任重庆冠生园副经理,冠生园在抗战时内迁重庆,在战时后方食品工业中居于重要地位。
张大千的青绿与金碧山水画作近年来在拍场上颇受买家追捧,例如中国嘉德2022秋拍中作于1938年的金碧山水《小李将军海岸图》即拍得人民币1380万元。
荣宝斋镇店之宝《华山云海》长卷巨制创作于1936年,题写“此卷初师僧繇法,继而略加勾勒,遂似李将军矣”。本作《金碧山水》亦创作于1936年,山峰与云霞气势磅礴,金碧辉煌,张大千的青绿与金碧山水画作的价值,长期以来在拍场上为人瞩目,此件作品,作为1936年大千先生金碧山水创作重要阶段之时的精品,洵为难得。
|